2025年01月26日
在海拔5380米的神仙湾哨所前,朱呈镕与战士们合影。
在信息支援部队某部,官兵代表向朱呈镕颁发《人生和心灵导师》聘书。
驻京某部官兵将朱呈镕刚下好的水饺端上餐桌。
朱呈镕看望“沙海老兵”遗孀。
朱呈镕与驻守和田某部官兵合影留念。
“清澈的爱,只为中国”,朱呈镕来到了陈祥榕生前所在的班。
朱呈镕慰问驻守在海拔5380米神仙湾哨所的官兵。
朱呈镕为驻京某部官兵宣讲沂蒙红嫂事迹。
朱呈镕在为驻守和田某部官兵宣讲沂蒙红嫂事迹。
一位文职人员红着眼聆听沂蒙红嫂事迹。
沂蒙红嫂事迹宣讲报告引起了官兵们的强烈共鸣。
□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尹召功 李曼
春节的脚步悄然临近,朱呈镕又一次踏上拥军之旅。带着水饺、鞋垫等拥军物资,乘飞机、坐火车,穿越千山万水,从北京到新疆,从平地到高原,行程1.2万余公里,将冬日的温暖与新春的祝福送到边防官兵的心坎上。
“沂蒙‘兵妈妈’带着水饺来看我们了。”见到朱呈镕,驻守在北京的信息支援部队和某部官兵异常开心。朱呈镕为他们深情讲述沂蒙红嫂的感人故事,从战争年代乳汁救伤员的明德英,到带领姐妹们用门板架起“火线桥”的李桂芳,再到省吃俭用抚养革命后代的“沂蒙母亲”王换于……每一个故事,都闪耀着沂蒙人民对子弟兵的深情厚谊。
朱呈镕的声音温柔而坚定,她的讲述仿佛将官兵们带回了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聆听着沂蒙红嫂的事迹,战士们眼眶泛红,深受感动。二十多年如一日,朱呈镕的足迹遍布全国各地的军营和边防哨所,用沂蒙精神鼓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官兵。
这份浓浓的爱意穿过凛冽的寒风来到新疆和田,曾经为和田解放、建设洒下鲜血与汗水的“沙海老兵”如今已寥若晨星,朱呈镕看望了老兵遗孀,为这里的某部官兵宣讲了沂蒙红嫂事迹。 “清澈的爱,只为中国。”这是18岁的陈祥榕写下的战斗口号。在三十里营房,朱呈镕向陈祥榕烈士致敬。“这是你的誓言,也是我们共同的信仰。”凝视着烈士的遗像,她哽咽着说,“你把誓言写在了雪域高原上,妈妈也会把这句话永远铭记在心上。” 海拔越来越高,朱呈镕强忍着身体的不适,来到了“高原上的高原”——新疆喀喇昆仑山。屹立在山口的神仙湾哨所海拔5380米,一代代哨所官兵与风雪严寒为伴,将忠诚刻在山巅。朱呈镕与官兵们亲切交流,深刻了解了“热爱边防、艰苦奋斗、无私奉献、顽强拼搏”的喀喇昆仑精神,也将沂蒙精神的种子埋在战士们心里。 戍边10余个年头的临沂籍老兵陈某,紧握着朱呈镕的手,想起了自己的母亲,忍不住鼻头一酸,流下眼泪:“朱妈妈,我一定会用沂蒙精神武装自已,坚守边防,为沂蒙人民争光。” 此行,朱呈镕不仅给部队官兵送上了酸甜可口的糖葫芦,还有她亲手缝制的鞋垫。鞋垫上绣着“保家卫国”等字样,每一针每一线都倾注了对战士们的关爱与期望。
在朱呈镕的带领下,战士们打起节拍,齐声唱起了《沂蒙颂》,歌声久久回荡在海拔5000余米的雪山上。这一刻,沂蒙精神之花在山岳冰川间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