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三尺讲台说法 扎根一方热土育人

——记临沂大学“教书育人楷模”杨超

2023年11月17日

杨超,临沂大学法学院教师,山东省青创引育团队带头人,曾获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指导教师、山东省首届社会工作情景剧大赛二等奖优秀指导教师、“沂蒙和谐使者”、“临沂市社科新秀”,临沂大学“优秀共产党员”、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一等奖、青年教学能手等荣誉称号,山东省第34届社科优秀成果奖三等奖、山东省法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等,发表论文40余篇,出版编或著4部,主持山东省本科教学改革与研究重点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项目、省社科规划项目、省法学会课题等。

思政育人

培养学生责任感

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杨超认为,育人所要育的根本是“我—他”的关系,而这个问题也恰恰是社会工作专业的一个根本问题。

在《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课程中,杨超将人与社会伦理关系融入课程中。他带领学生思索生命在生物和社会双层面的独特意义,强调平衡自我与他人,重塑生命责任感。在一次下乡调研中,杨超发现了费县孤困儿童助学中心有70多名孤儿面临关系困境,缺少专业介入。杨超坚持利用周末时间,带领2名学生设计了优势视角理论指导下的小组工作方案,并联合当地社工站工作人员,开展了数次小组工作专业介入。

他以身示范,教导学生先将社会工作的专业知识惠及自我,再惠及亲友他人,进而惠及社会,践行社会工作助人自助、自助助他的价值观念。在老师的影响下,学生的能力得到了锻炼,对专业的认可度以及社会责任感倍增。

亦师亦友

为学生的梦想助力

杨超积极用专业知识关心和服务学生的未来发展。他敏锐地捕捉到大二学生的需求,针对学生职业规划和未来道路选择等困惑给予个性化指导。担任学生考研班主任时,杨超发现优秀的学生因择校失误,无法成功上岸。为此,他组织编写了《社会工作专业硕士择校指南》,在学生中广为传阅。2020年社工班考研班级考研录取率达56%,创历史新高。他创建社会工作优秀案例大赛,积极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指导学生参加2021年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乡村振兴优秀案例大赛,获得三等奖,山东省首届社会工作情景剧大赛获得二等奖,指导学生发表学术论文8篇。

教师乃仁爱之师。对于特殊的学生,杨超通过个别谈话、联结资源、主动帮教等方式帮助学生成长。同学刘某双臂残疾,杨超引导她用社会工作的理论知识“救赎”自我,指导她发表了高质量学术论文,帮助她联系校友探寻工作机会,推荐导师读书深造。除了指导研究生外,杨超每年都会招募本科生作为科研助理。邴孟晗同学在担任科研助理期间,以《乡村振兴背景下乡镇社会工作站建设标准研究》为题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获得国家级立项,并获得临沂市民政局的两封感谢信。

潜心深耕

促进教学科研互补

杨超长期致力于社会治理与社会工作理论研究,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山东省社科规划基金项目以及山东省法学会课题,负责山东省“青创人才引育计划”团队等;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课题等2项;入选山东省理论人才百人工程、“沂蒙和谐使者”、“临沂市社科新秀”;获得山东省第34届社科优秀成果奖三等奖、山东省法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等。

在追踪科研动态中,杨超将科研成果的优势转化到教学中。在教授《社会工作理论》专业基础课时,杨超将自己在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研究获得的大量一手访谈资料作为课堂案例,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进入理论的大厦,感受理论的魅力。在构建中国化社会工作理论体系中,杨超以系列研究成果构建本土原创性社会工作关系理论的解释与实践框架,回应了建立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要求。为此,他专门在课程中加入了一章《面向中国的社会工作关系理论》,引导学生反思身边的事例,立足本土,回答中国问题。在他的指导下,有8名学生发表了学术论文,促进了理论与中国实践的关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培养具有助人自助价值理念的社工人才的道路上,杨超始终坚守师道初心,认为教师应该首先成为社工,通过提升自己的教学、科研能力,帮助学生在德行、知识、方法等方面成长,并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以身示范,影响和带动更多的学生成为社会工程师,推进社会和谐发展。 蒋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