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观众的剧场”让空巢不“空心”

2023年07月17日

成都市爱有戏社区发展中心是在锦江区水井坊社区培育发展起来的社工组织。爱有戏社区发展中心副主任张利君介绍,他们走访调研发现,虽然现在生活条件变好,但大部分独居老人却感受到寂寞、孤独。因此,从2011年开始,他们把喜欢唱歌跳舞的志愿者组织起来,把客厅、床边当成舞台,为老人送文艺上门,后来发展成“一个观众的剧场”项目。69岁的杨晓清就是第一批志愿者。

成华区保和街道胜天片区以保障性住房小区为主,片区内孤寡、独居等空巢老人较多。77岁的关润是低保户,常年独自一人在家。虽然有两个女儿,但平时如果他身体没有什么问题的话,只有过年才有机会和子女们见上一面。

十几平方米的客厅被关润收拾得干干净净。孩子们的山地自行车、吉他、玩偶摆件……静静地摆放在房间角落里,仿佛子女们依旧陪伴在老人身边。关润说,他眼睛不好,平时也不会用智能手机,只有桌子上的收音机陪伴他打发了无数个日夜。

7月6日,12岁的小志愿者晏俞轩来到老人家中,家里的宁静被悠扬婉转的竖笛声打破。“平时一个人,好久没有这么热闹过了!”关润眼神里满是期待。

除了表演节目,社工组织还整合资源为老人购买慰问品,志愿者们也发挥特长,陪老人聊天、检查身体。

6月29日下午,杨晓清和志愿者陈强来到谷君怡老人家。只见谷君怡穿一件蓝白花的背心,正坐在椅子上看电视。自从患有膀胱癌后,她开始行走困难,走路要靠辅助器。“血压控制得怎么样?”杨晓清退休前在部队从事医疗工作,有一定的医护经验。每次去老人家,她还携带电子血压计、体温计为老人进行基本的生命体征监测。

“我们给你表演节目,你喜欢吗?”老人左边耳朵听不清,杨晓清贴在她右边耳朵处大声问道。

“喜欢。”听到节目,谷君怡露出笑容,拍起手。

歌曲《南泥湾》《母亲》,诗朗诵,舞蹈……宽敞的房间里顿时热闹起来。

杨晓清说,她已经当了十余年志愿者,唱歌跳舞是这些年一直坚持的爱好。

每次去上门表演,她都会自带一个工具包。里面有一个小扩音器,要提前把需要放的配乐拷进优盘里;一个节目本,上面记录着从2012年开始写的歌词、节目规划;还有表演民族舞蹈时用得上的服装道具……

虽然只有一个观众,志愿者们每次都一丝不苟、情绪饱满地完成演出。为了使自己的表演更专业,杨晓清每周还要到老年大学学习舞蹈、诗朗诵、合唱。

志愿者陈强今年已经85岁,他说,身边很多同龄人因为身体原因走不出家门,他想把外面世界的变化讲给他们听。为了给老人们讲好故事,他看新闻,跟别人聊天,收集身边的好人好事、家门口的变化,再自己组织语言。“老人一般喜欢听老歌,要准备一些这种节目。”陈强说。

据介绍,在成都,“一个观众的剧场”项目有固定志愿者2000多人,涵盖社区退休群体、学生群体、企事业单位人员等。

晏俞轩虽然小学刚毕业,但做志愿者的经验丰富。每次从社区到老人家的路上,他都是边走边练要表演的节目。到老人家里后,他会细心观察,从老人养的鹦鹉、墙上的画等细节处打开话匣子。

成华区还有一个老年舞蹈队,最初5、6个人跟着社工去老人家,去的路上他们还担心“家里空间太小,演不开”,可当表演了一次后便一发不可收拾,不仅团队里的30多人全部参与,每年暑假他们还带着孙子孙女一起。

“每个人都会老去,我们也希望老了不这么孤单。”杨晓清说。

“你入学的新书包有人给你拿,你雨中的花折伞有人给你打……”夏日午后,歌声从成都市锦江区水井坊社区双槐树街90号院的一栋老式居民楼里传出。

没有专业的音响、灯光,也没有乐队伴奏。志愿者杨晓清正在深情演唱,她的观众只有87岁的谷君怡。老人边听边跟着哼唱,还不时竖起大拇指。一首《母亲》唱完,表演者和听众手牵着手,眼含热泪。

“一个观众的剧场”是在民政部门指导、支持下,由成都市爱有戏社区发展中心和社区志愿者共同发起的公益项目,志愿者们定期走进孤寡、空巢等特殊老年群体家中,以艺术表演的形式,送去温暖和关爱。

目前,“一个观众的剧场”项目已经从成都的水井坊社区走向全国。107个城市、2000多个社区已为上万名老人提供了“文艺服务+支持陪伴”的服务。

杨晓清说,十余年里,很多她服务过的老人已经去世,但收获的那些点滴感动是她持续坚持下去的动力。

11年前,她来到80多岁的肖青云大爷家。老人离婚后,独自抚养一个60多岁、患有智力障碍的女儿。

第一次上门时,只见肖大爷和女儿的床挨着,每个床旁有个小板凳,两人一前一后坐着看电视。表演节目时,肖大爷非常开心,一直鼓掌。但他女儿低着头,偶尔抬头看一下再低下,仿佛置身于热闹的环境之外。

后面每次上门,杨晓清称呼肖大爷的女儿为肖大姐,她教给肖大姐抬头看节目,也教她笑。再后来,肖大爷惊喜地告诉她,女儿正在发生变化:会主动招呼人了,会跟着哼唱儿歌,也开始帮着扫地、洗碗……

有一次,杨晓清无意中听到肖大爷说,从未听过女儿叫爸爸。于是,她慢慢教肖大姐说“爸爸,我爱你”。害羞的肖大姐一开始不好意思,后来一字一句地说了出来。听到后,肖大爷嘴唇发颤,眼睛里噙满泪水,杨晓清也为之动容。

还有一位老人身体残疾,一直独身一人生活。杨晓清、陈强和另一位志愿者经常到他家表演节目,时间一长,老人和三位志愿者无话不说。

有次当地媒体曾组织为老人拍全家福的公益活动。老人告诉杨晓清:“我没有亲人,你们就是我的家人,想邀请你们三位志愿者和我一起拍个全家福。”

如今,虽然老人早已去世,但那张合影杨晓清始终珍藏着。

成都市民政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在老龄化加剧的背景下,空巢老人的情感需求值得关注。“一个观众的剧场”温暖了老人,让空巢不“空心”,也有效推动了居民参与社区治理。 据新华社

炎炎夏日,大中小学的学生们迎来了欢乐而充实的暑期时光。不少学生外出旅游、参加研学活动、寻找实习机会等。然而,暑期也是水上安全、交通安全、网络安全等问题的高发时段。为此,多位受访人士为孩子们度过健康安全的暑期生活开出了“贴心处方”。

——防范溺水,关注水上安全。高温天气仍在持续,清凉的海边、河畔成了消夏的好去处,游泳是夏日热门运动之一。然而,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有5.7万人死于溺水,少年儿童溺水死亡人数占总数的56%,平均每天有88个孩子因溺水死亡。溺水已成为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的“第一杀手”。

此前,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发文指出,汛期即将来临,溺水事故进入高发期,多地先后发生学生溺亡事件,需进一步强化预防学生溺水工作,切实保障学生生命安全。

“溺水多发生在夏季的游泳场所、海边、江河、湖泊、池塘等处。”天津海事局执法人员陈云龙提醒,学生在泳池游泳时,要确保掌握相关安全技能、做好热身运动;孩子在开放水域玩水嬉戏时,家长也要时刻看护;在海上坐船时,必须穿上、扣好合格合适的救生衣。“如果发现溺水者,可立即寻求成人帮助、拨打110或120,同时向溺水者抛救生圈、泡沫板、救生绳等,但不要盲目下水施救。”陈云龙说。

——遵守交规,注意交通安全。业内人士指出,部分青少年儿童的交通安全意识仍然不强,中小学校、学生家长需注重交通安全知识的普及教育。假期前夕,不少民警也走进课堂,对乘车、骑行等安全事项进行讲授。

按照规定,驾驶自行车、三轮车必须年满12周岁;驾驶电动自行车和残疾人机动轮椅车必须年满16周岁。天津市公安局红桥分局民警提醒,骑行时要与大货车保持2米以上的横向距离,不要紧跟在大货车后侧。如遇极端天气,要穿着醒目,避开广告牌、变压器、配电箱、高压电线等危险物。

——避开“陷阱”,识别网络诈骗。暑期时间较长,不少学生希望利用这段时间进行实习兼职。部分学生涉世未深,容易被误导从事看似“低成本、回报快、利润高”的“刷单”工作。数据显示,6月26日至7月2日,刷单返利类诈骗占天津市电信网络诈骗总发案数的20.27%,亟须予以警惕。

“一些不法分子会伪装成中介或代理公司,打着刷信誉、刷销量的旗号招聘兼职‘刷客’。”天津市公安局红桥分局打击犯罪侦查支队九大队副大队长高思远说,不法分子首先会给“应聘者”下发小额刷单任务,有时还会“按照约定”返还本金和佣金,为的就是“放长线钓大鱼”,获得信任后骗取钱财。

此外,高思远表示,还有不法分子以网络游戏“充值”“送装备”为由在社交媒体诱导中小学生下载软件、绑定支付终端,骗取学生及家长的财物;有的盗取社交媒体账号后冒充学生“熟人”借款,或以“恢复征信”为名诱导学生交付“保证金”等等。

“网络兼职刷单、刷信誉很可能是骗子设好的陷阱,学生们尤其要对需先行垫付资金的情形予以警惕,在转账前反复确认对方身份。”高思远提示说,学校教师及家长要对孩子加强教育,提高其自我保护意识。同时,学生也应避免将自己的银行卡、手机卡、手机号等提供给不明身份的人士,避免成为不法分子的“工具人”。 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