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25日
□临报融媒记者 衣方杰
通讯员 马肃霜
在临沭县第二实验小学,早上晨读的铃声刚响,孩子们已经迫不及待地拿出了经典诵读课本,分小组、分角色,声情并茂地在教室里大声诵读起来。孩子们绘声绘色地演绎,让一直在教室后面当观众的校长郭建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这项在临沭二实小开展了多年的经典诵读课程,为学校营造了至真、至善、至美的文化氛围。这样的文化氛围让郭建深受启发,“至诚”精神的教育理念在他的心中生根发芽,做学生“筑梦、追梦、圆梦”引路人成为了郭建为之奋斗的教育理想,并为之努力着、追寻着、践行着……
筑梦——为师生诠释“至诚教育”内涵
心中有梦,才能追求卓越,才有生发动力。郭建对此深有感触,他认为,学校要发展,教师要提升,学生要成长,必须有明确的努力目标,必须让师生心中有梦,在他看来,这个目标就是“至诚”教育。
临沭县第二实验小学创办于2012年。郭建任校长以来,恪守“立德树人”的时代要求,与全体师生一起,历经数次商讨、论证,让全校师生参与进来,最终将“做小事、成大器”的办学理念加以延伸、提炼与升华,成为今天的“至诚”教育,即“大善厚德、求真达智、大美至诚”。
“‘至诚’教育是有历史渊源的。”郭建表示,“大善厚德”之“大善”,是大善事、极好的事、有大善的价值者;厚德即《周易》所言的“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意即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求真达智”之“求真”出自《闽中理学渊源考》,即“求真于未始有伪之先,而性之真可见矣”;“达智”即“学问不精,听道不深,凡听者将以达智也,将以成行也,将以致功名也”。而对于“大美至诚”,《庄子·知北游》曰:“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中庸》曰:“唯天下至诚;故至诚无息”。
追梦——为师生搭建“至诚教育”载体
心中有梦并不难,难在如何去追逐梦想,实现自我人生价值,这也是“至诚”教育要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
郭建经过深思熟虑,决定从“至诚”教育的精神文化建设、物质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等几方面,滋润、熏陶和激励师生,让师生追梦有“定力”,让追梦有“坚持”。
为让师生勤“追梦”,郭建希望教师们要内化素质、外树形象,坚定政治立场,善于思考与钻研,尊重学生的人格,在工作中始终保持“闯”的魄力、“抢”的意识、“争”的劲头、“拼”的勇气;鼓励学生要充满精气神,上课行为规范,下课举止文明,个人讲究卫生,与同学和谐相处等;要求凸显育人理念,让所评选的“至诚”少年、“至诚”教师和“至诚”家长真正成为大家的榜样。
作为“至诚”教育外显的物质文化建设,郭建每天都记挂在心上。他多次召开专题会议,邀请专家、学者为学校的物质文化建设建言献策。最终将教学楼一楼定为“弘德轩”、二楼为“弘智轩”、三楼为“弘艺轩”、四楼“弘诚轩”,旨在打造厚德、达智、至诚的校园,实现教师立德树人、学生善学乐学的至真、至善、至美的“至诚”教育。
圆梦——为师生探索“至诚教育”路径
郭建曾不止一次地与大家交流,“至诚”教育绝不仅仅是一个口号,必须与课程建设、传统文化教育和评价体系等紧密融合。
与德育课程相融合。结合《道德与法治》课程,依据学生年龄特点,系统地开设与学生年龄适合的德育课程,比如低年级的“入学课程、学习习惯课程、家庭生活课程”、中年级的“听课态度课程、行为习惯课程、学校生活课程”、高年级的“研学课程、毕业课程、走进社区课程”等。
与学科课程相融合。语文学科可以挖掘课文内外蕴藏着的优秀道德品质来进行德育渗透,落实好“双线集体备课”这一主导,布设好“快乐朗诵”“一分钟演讲”“分角色表演”,让学生重视内心体验,实现知识的自我建构。数学学科以“数学思维训练”为抓手,设置“谁听得准”“数学门诊部”“数学阅读训练课”“数学文艺活动课”等。
与校本课程相融合。在开足开齐国家课程的同时,开设数十种适合不同年龄阶段的“社团课程”,如低年级的彩泥工坊、音乐律动课、手鼓、轮滑等,中年级的花样跳绳、纸盘画、趣味编程、足球、刻纸等,高年级的足球、篮球、创意编程等。学生按自己的需求,选择不同的社团课程,拓展与开发自身潜在的能力。
与传统文化教育相融合。除校园传统文化建设外,还要分年级进行传统文化的讲授,开展学名人、说名言、听名诗,唱名歌、读名著等实践活动,结合节日、校历,开展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等。
用“至诚”精神引领师生追求真、善、美,以契合少年儿童生命发展的节律的方式引领学生健康成长,为每一个孩子的童年生活留下多彩的底色,努力让临沭二实小真正成为师生精神成长的栖居地,这是郭建一直在追寻的教育理想。“只有至诚才能致成,因为至诚所以致成。为学为师为人唯有至诚方能致远。”郭建表示。